黑龙江大学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 招生调剂信息 调剂学科 学院简介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和良好的办学条件,其前身是1960年的黑龙江大学经济系(由孙冶方经济学奖获得者、生产力经济学主要创始人之一,熊映梧教授创建),1991年成立经济学院,2003年正式更名为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经过六十余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专业设置齐全、学科布局合理,跨经济学、管理学两大学科门类,涵盖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三个一级学科,建有本、硕、博完整的学历层次培养体系。 学院现拥有理论经济学一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与工商管理三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拥有工商管理硕士(MBA)、国际商务硕士(MIB)、会计硕士(MPAcc)、金融学硕士(MF)专业学位授予权,其中理论经济学学科是省级双一流学科。学院还拥有一个省级重点高端培育智库——龙江振兴发展研究中心;一个省级领军人才梯队——政治经济学;两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生产力研究中心、东北亚经济研究中心,两个校级智库——自贸区研究院和新质生产力研究院。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学术队伍精干,学历、年龄结构合理。副高以上职称教师55人(其中,教授19人,副教授36人)。现有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焦方义、乔榛),2人获评“龙江学者”(焦方义、乔榛),1人获“青年龙江学者”(魏枫),2人获评黑龙江省“六个一批”专家人才,6人获黑龙江省高层次人才,其中B类1人(焦方义),C类1人(乔榛),D类2人(祝洪章、刘雪莲),E类2人(魏枫、任嘉嵩),4人入选黑龙江新型智库高端人才库,1人获黑龙江省教学名师称号(祝洪章),1人获得黑龙江省优秀教师称号(任嘉嵩),3人获得黑龙江省师德师风先进个人称号, 1人获得黑龙江大学教学名师称号,5人次获得黑龙江大学教学标兵称号,1人获得黑龙江大学模范教师称号。 学院近年来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经济学动态》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7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00余部,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黑龙江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黑龙江省自然科学技术优秀成果一等奖、黑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等高水平科研奖励80余项,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黑龙江省社科基金项目、黑龙江省科技厅攻关软科学项目等省级以上科研课题100余项。 学院现有经济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工商管理、人力资源6个本科专业,其中经济学专业为国家级一类特色专业,经济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会计学专业为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学院拥有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一流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3门,省级一流MOOC培育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5门。教师多次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省级教学大赛一等奖等高水平教学奖励。学院教学坚持“夯实基础、强化实践、注重创新”宗旨,秉持OBE认证理念,大力推进“新商科”教学改革,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经济管理人才。学院依托与知名跨境电商平台企业的校企合作,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开设对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实验班,培养服务地方对俄跨境新商业的高端国际复合人才,“对俄跨境新商业高端国际人才培养项目”被评为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省部品牌培育项目。 学院注重把经管理论研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的需求紧密地结合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参与了黑龙江省及市县“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规划的咨询和起草工作、黑龙江省中俄自由贸易区规划论证工作,以及“哈长城市群”发展规划、哈尔滨新区规划、黑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起草工作;部分成员主持、参与了黑龙江省委宣传部智库专项、省发改委、社科联专项课题研究。2017年组建的“龙江振兴发展研究中心”被列为省级重点高端智库。2020年牵头组建黑龙江大学自贸区研究院,加入全国高校自贸区智库联盟,同时与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各片区也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2024年组建新质生产力研究院,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智力支撑。4人入选黑龙江省新型智库高端人才库,资政建议类成果多次得到省级以上领导和部门的批示和采用。 学院高度注重科研、教学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大力推进学院的国际化发展。近五年来主办、承办国际性及全国性的学术会议6次,派出多名教师赴美国、加拿大、英国、俄罗斯等国进行进修访学,通过多种形式与俄罗斯、法国、日本、韩国、英国等多国的高校及科研院所学者进行科研合作与教学交流。中法金融项目已连续招生11年,共计向法国输送本科生100余名,学院长期支持中俄金融项目,参与培养方案修订10余次,此外,会计学专业获得澳洲CPA认证,与日本新潟大学东亚经济社会研究所、西交利物浦大学国际商学院、新西兰麦考瑞大学的合作也陆续提上日程,未来学院将持续推进国际化建设。 学科简介 理论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是在政治经济学这一二级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政治经济学是我院最早建立的学科, 1960年随经济系的成立而设立。2010年,在政治经济学学科的基础上成功申获理论经济学硕士一级学科授权点。目前,共有四个方向在招生,包括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经济史。在政治经济学研究方向上,聚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在西方经济学研究方向上,研究增长理论和区域发展成为特色;在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方向,倾向于绿色生产力研究;在经济史研究方向上,侧重东北地区(尤其是黑龙江省)经济史研究。导师成员都是省级重点培育智库龙江振兴发展研究中心和自贸区研究院研究专家,智库和自贸区研究院能够促进学科学术成果转化、为导师和研究生提供高水平学术研究平台、加强学位点科研活动与社会实践的联系,促进理论经济学学科发展。 应用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现有国际贸易学、产业经济学和金融学三个学科方向。三个培养方向上均有稳定的科研和教学团队。2个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东北亚经济研究中心、生产力研究中心);2个省级智库平台(龙江振兴发展研究中心、俄罗斯研究院);2个校级平台(新质生产力研究院、自贸区研究院),校级合作平台有新质生产力工作坊,支撑研究生学习和科研。2011 年,应用经济学硕士一级学科获批硕士授权。 工商管理学 工商管理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于 2011 年获批,其中企业管理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于 1993 年获批;会计学和旅游管理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于 2006 年获批。本学科面向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向北开放新高地建设的需要,结合黑龙江大学综合性院校特点、俄罗斯研究优势和创业教育特色,融入数字化、国际化潮流,关注企业管理理论与方法的现代化,进行企业人才引育、生态化发展和数字化转型等方面的创新探索,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探索智力资本赋能企业价值提升的有效途径,关注政府审计对地方治理能力的影响,关注产业税费政策导向研究,为形成现代化治理能力和改善营商环境提供理论依据;结合东北地区冰雪旅游目的地发展状况,探索中俄合作的旅游发展模式,探索冰雪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对策。本学科现有 5 个黑龙江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平台、2 个省级智库平 台、2 个校级科研平台、1 个校级合作平台,2 个省级研究生工作站, 10 家知名企业实践基地,支撑研究生学习和科研。 会计学 会计学专业设立于1985年,具有较悠久的办学历史和深厚的专业底蕴。2006年获得会计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成为校重点专业,2017年获会计硕士(MPAcc)专业学位授权。会计学术型硕士专业学位设立三个方向:会计、财务管理、审计。会计学学科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立足龙江服务全国为目标,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OBE教育理念,突出以学生中心、成果为导向、持续改进,致力于培养具有强专业能力和宽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会计人才。 工商管理 黑龙江大学是200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第七批MBA培养院校之一。自2008年以来,1400余名学员入校学习,1100余名顺利毕业。依托黑龙江大学的综合人文底蕴、对俄合作优势和创业教育特色,开设相关课程和实践环节,注重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的培养;积极对接国家“向北开放新高地”战略,结合地域特色,注重冰雪产业、冰雪旅游和数字经济等方面教育教学,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联合实践基地,加强案例教学和企业实践;通过省欧美同学会MBA分会等,整合、共享校友资源进行产教融合,为学员的实习实践、就业、社会服务等搭建平台;根据导师的前期理论或实务成果,严格按照研究方向落位,与行业导师合作,注重“双导师”制落实与实施;注重分类培养,制定了《黑龙江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学位类别硕士学位论文基本规定(试行)》和《MBA申请学位成果要求》,论文类型体现专业学位特色、学校特色,实用性强。 会计 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点(MPAcc)2019年开始招生。现设有财务会计、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审计与内控三个研究方向,开展数字经济时代下相关方向的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学位点传承学校综合性大学雄厚的文化底蕴,得益于学院经管类专业交叉融合,积极参与黑龙江新质生产力研究院、龙江振兴发展研究中心、黑龙江省国家审计研究中心等智库平台建设并提供智力成果。 国际商务 国际商务MIB硕士点是2010年获教育部批准的黑龙江省首批专业学位授权点。结合地域特色和资源禀赋,积极对接国家“向北开放新高地”战略,开展中俄、东北亚等经贸领域的研究;结合学校的数字化战略部署,积极对接龙江发展需要,注重跨境旅游、数字贸易等方面的教育教学,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END —